2023-07-07 16:15:28
第86次學術研討會初步接受發表論文
第八十六次學術研討會初步接受發表之論文如下表
(初步接受刊登, 需按規定時間完成摘要內容及格式修訂及註冊後再正式接受)
未完成修改、未註冊、或參加學生論文獎資格不符者,
將於112/8/9起陸續通知通訊作者取消發表論文摘要發表!
注意:
1.研討會論文報告作者需註冊參加學術論文研討會,無註冊參加學術論文研討會者,取消研討會摘要。
2.註冊參加學術論文研討會期限: 112年8月24日。
3.摘要內容及格式修訂通知將於112/7/14發出,作者修改期間為(112/7/14-26),請作者注意修改期限。
口頭發表
1 | 不同收縮速度的阻力訓練對肌少型肥胖成年人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
2 | 患有尿失禁的停經後婦女之停經時間長短與尿失禁嚴重程度、身體活動量及身體組成之間的相關性:橫斷式研究 |
3 | 智慧彈力帶的開發與驗證 |
4 | FlexFunFit:一種可監測運動量且兼具趣味性的彈力帶體感遊戲 |
5 | 慢性肩夾擠症候群患者中樞感覺動作皮質之變化 |
6 | 髖外展肌疲勞對姿勢控制之影響: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
7 | 步態訓練後進行有氧運動對於促進帕金森氏症患者行走表現之效果 |
8 | 以節拍器為基礎之步態訓練對慢性中風患者步態之成效: 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 |
9 | 四週運動介入對於高中競技游泳選手圓肩姿勢的影響 |
10 | 離心訓練與向心訓練對老年人肌肉結構的影響: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 |
11 | 髕骨肌腱病變運動員的動作控制及負重任務時髖與膝的生物力學特性 |
12 | 有無膕旁肌拉傷病史短跑選手軀幹及髖關節肌肉表現之比較 |
13 | 肩峰夾擠排球員之軀幹及肩部運動學與肌肉表現之探討 |
壁報發表
1 | 物理治療病患選擇國軍桃園總醫院復健科之動機與決策背景調查 |
2 | 初探對物理治療實習生介紹物理治療師核心能力的成效 |
3 | 心臟手術患者使用遠距復健的效益: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 |
4 | 心臟衰竭患者搭配智能手環式居家運動之成效探討 |
5 | 腳踏車結合虛擬實境對心肌梗塞病患的效益 |
6 | 超前部屬營造復健中心的治療安全 : 運用HFMEA |
7 | 提升PGY物理治療師對於全人照護合作照護之思維 |
8 | 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強化訓練之經驗分享 |
9 | 運用舌頭動作誘發協助食道癌個案改善頸部淋巴水腫:個案報告 |
10 | 利用品管圈提高PGY物理治療師臨床技能的應用 |
11 | 彈力桿核心訓練對棒球選手揮棒速度之效益-先導研究 |
12 | 彈力帶阻力訓練對於住院後失能之功能改善效果 |
13 | 全身震動對於膝關節退化患者步態之系統性回顧 |
14 | 機械輔助肌力訓練對高齡衰弱長者的療效分析 |
15 | 初步探討年輕人與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及行走步態 |
16 | 以機器學習系統評斷體適能較差老年人三維影像之臉部不對稱性 |
17 | 年齡與肌肉疲勞對姿勢控制之影響 |
18 |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改善中風患者步態的骨盆活動:個案報告 |
19 | 探討中風急性後期照護物理治療介入之成效 |
20 | 肌力結合心肺適能訓練是否有助於提升頭部外傷患者的活動能力 |
21 | 中風後個案日常生活移動能力之實際表現及下肢健側使用率調查與探討 |
22 | 亞急性中風患者使用智能平衡訓練系統和傳統平衡治療 對於降低跌倒風險的差異 |
23 | 預期性行車提示對乘客動暈之影響: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
24 | 運動介入合併低能量雷射治療對於化學治療引發周邊神經病變患者之療效:初步結果 |
25 | 中風患者在雙重任務下連續轉彎行走能力之探討 |
26 | 動態關節鬆動術治療複合動作受限之粘黏性肩關節囊炎病人: 個案報告 |
27 | 使用增強式訓練改善下肢伸直肌群缺損之髕骨骨折患者於敏捷度之成效-個案報告 |
28 | 運用拮抗鬆弛術介入乳癌術後肩關節角度受限的病人之療效 : 個案報告 |
29 | 腓腸肌緊縮患者在牽拉後踝足部步態的立即變化 |
30 | 脊椎運動對年輕人的頭部前傾姿勢、靜態及動態平衡的影響 |
31 | 性別與運動習慣對慣用腳及非慣用腳的肌肉收縮特性之影響 |
32 | 脈衝式電磁場治療改善下背痛患者的疼痛與生活功能:個案報告 |
33 | 八周運動訓練對於國小足球員體適能影響 |
34 | 傳統物理治療手法對於五十肩個案在日常功能動作的效益 |
35 | 深層摩擦按摩對慢性頸肩疼痛之影響 |
36 | 比較三種不同伸展方法對肩頸活動度與柔軟度的立即影響 |
37 | 探討不同職務郵局工作者肌肉骨骼系統不適之差異性 |
38 | 筋膜鬆動術加肌力訓練可否改善乳癌術後上肢淋巴水腫 |
39 | 核心穩定訓練介入於腹股溝疼痛之大專棒球選手:案例報告 |
40 |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與青少年版模式於兒巨腦畸型症候群之應用 |
41 | 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的健康相關體適能與運動適能: 性別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