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5:56:47

【治療 3 個月還沒好,復健也有撞牆期?】物理治療師:生活小事其實是痠痛的根源


文/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張靜慧

-----------------------------------------------------------------------------------------------
在工作步調很快、壓力很大的職場,長時間坐著並緊盯著電腦螢幕,脖子、肩頸痠痛常常發作,有時候去復健做電療或拉脖子後痠痛稍微改善,但沒過多久又會再復發。
究竟如何才能根治,擺脫痠痛找回神清氣爽的生活?
-----------------------------------------------------------------------------------------------
30 歲左右的李小姐,一上班就肩頸痠痛、膏肓痛,去復健科診所檢查,骨頭並沒有問題,她開始依醫師的建議做電療、拉脖子(頸椎牽引),也參考網路上的影片調整辦公室椅子、電腦的高度。她很認真接受復健,3 個月過去了,治療卡用了一張又一張,痠痛稍改善,但並沒有完全好。「復健真的有用嗎?還要繼續下去嗎?」她不禁疑惑。

復健沒有效、遇到瓶頸,是因為沒有找到和解決真正的原因」,輔大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公關委員會副主委黃琳玲比喻,當房子著火,不能只把外圍的火苗撲滅,一定要找到起火點,才能完全撲滅火勢。

黃琳玲評估李小姐的狀況後發現, 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活小事,其實是肩頸痠痛的根源
1、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在不良姿勢之下看手機、追劇或使用電腦,造成頸椎負荷較大。
2、上班前化妝、刷牙剔牙: 脖子往前伸,湊近鏡子,頸椎承受壓力。
3、眼鏡度數不夠: 用電腦和寫字時脖子往前伸,想看清楚,頸椎再度承受壓力。
4、因避免雙下巴產生的慣性姿勢: 慣性將下巴往前、往上,而不是收在該有的直線上,頸椎的曲度不正常,背部肌肉就要費力拉住頭,頸椎負擔變大。
5、枕頭過高: 頸椎屈曲角度過大,醒來就覺得肩頸痠痛。
6、內衣穿著不當: 女性的胸部會形成往下的重量,肩胛易往前傾、有點駝背,這部位就容易痠痛。內衣支撐夠好,壓力才能平均分散,不會一直前傾。
7、呼吸方式不對: 習慣用頸部的呼吸輔助肌呼吸,斜角肌過緊,不自覺一直聳肩,久了就會痠痛。

其實不是復健沒效,而是病人沒有發現造成痠痛真正的原因,比如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反覆做一樣的動作、肌肉使用程度與時機不對等等。」黃琳玲說。

復健+改正姿勢,復健才會有效

60 多歲、退休的李媽媽膝蓋內側痛,親友說是退化性關節炎、要開刀,她自覺不能不運動,每天努力走 1 萬步,也做復健,包括照紅外線、電療,並針對疼痛的肌腱做雷射治療。半年後,疼痛稍減,但似乎沒有完全好,她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復健下去……。

1、久坐看電視,臀肌與核心肌群無力。
2、慣性膝蓋併攏,微內八走路。
3、年長後,腹部脂肪增加,骨盆前傾、腹部凸出、腰椎前凹。

這些習慣都會造成膝蓋內側肌腱因膝蓋受力不當,反覆拉扯,造成發炎。當她注意姿勢,再持續復健,膝蓋內側痛就減輕了。「只在醫院、診所做復健還不夠,調整生活習慣、改正姿勢才能治本,否則痠痛很快就會復發,」她強調。

復健一定要做到完全好嗎?

復健動輒需要 2、3 個月,常跑醫院、診所對病人來說並不輕鬆,需要復健到症狀完全消除嗎?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標準也不同,」黃琳玲說,比如內勤上班族或長輩,些微痠痛不致影響工作或生活,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常在外面跑業務、運動量大甚至是運動選手,對體能的需求大或要求表現,可能就有必要持續復健到症狀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傷處沒有完全好,同一部位很容易再次受傷。以腳踝扭傷為例,第一次受傷,腳踝穩定性已下降、韌帶鬆弛,如果沒有完全復原,可能走一點斜坡就再扭到,變成慢性痠痛、時好時壞,需更長時間才能痊癒。

物理治療師能幫忙什麼?

街頭愈來愈多「物理治療所」開業,它能為民眾做什麼?

輔大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黃琳玲說, 物理治療所內最主要提供是一對一的專業評估,從每個人的生活作息、日常習慣、動作姿勢、症狀特徵等蛛絲馬跡,分析並找到問題根源,然後提供建議 ,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儀器。如果做復健一陣子感覺沒好,可考慮找物理治療師評估,看看是否有其他因素造成不適持續。

不過目前台灣法令規定,民眾求診於物理治療師之前,患者須持 3 個月內醫師診斷、醫囑或照會,才能到物理治療所接受評估。

受訪專家介紹-黃琳玲 物理治療師



返回上一頁